首页» 研究室师资» 刘庆昌老师简介
刘庆昌老师简介

d0ebcd844aef48328ab4c5b80eb3a2a4.jpg

刘庆昌,男,1965年11月出生,山西省河津市人。1982—1989年,在山西大学教育系学习,期间,1986年在山西大学获学士学位、1989年在北京师范大学获硕士学位。2002—2005,在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学习,2005年获教育学博士学位。现任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院长,兼任全国教育哲学专业委员会理事、全国教学论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山西省学前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主要从事教育哲学和教学理论研究,在教育原理、教育知识哲学、教育工学、教学理论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究,形成了自己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自1987年以来,先后出版学术专著8部,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获山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次、二等奖2次、三等奖1次。1996年被山西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山西省优秀专家”,2008年被确定为山西省委联系的高级专家。2013年被评为山西省教学名师,2014年获宝钢优秀教师奖,2016年、2019年连续两次入选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重要来源作者。

教育经历:

20029——20057月:于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科学学院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学习,获教育学博士学位。

19869——19897月:于山西大学教育系(教育基本理论专业)学习并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获教育学硕士学位。

19829——19867月:于山西大学教育系学校教育专业学习,获教育学学士学位。

工作经历:

20017至今 任职于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199510——20017月 任职于山西大学师范学院教育系

19898——199510月 任职于运城师专(后来与其它两校合并为运城高专)

出版专著

教育哲学新论,科学出版社,201812

教育工学——教育理论向实践转化的理论探索,福建教育出版社,20167

广义教学论,山西教育出版社,201111

教育思维论,广东教育出版社,20083

教育知识论,山西教育出版社,20084

教育者的哲学,中国社会出版社,200410

教学艺术纲要,教育科学出版社,19938

代表性论文:

1.重新审视教学艺术问题,课程·教材·教法。2020年第8期。

2.关于教学艺术的基本理论判断,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20年第4期。

3.教育生活中的智慧之行,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20年第3期。

4.教育之思的智慧特征,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20年第1期。

5.仁、智范畴与中国教育精神,教育发展研究,2020年第10期。

6.教育学家的思索方式及追求,澳门理工学报,2020年第2期。

7.教育之思的文化学分析,西北师大学报,2019年第5期。

8.教育之思的基本范畴及其理解维度,北京大学学报,2019年第4期。

9.从教育事理到教育学理:教育学原理70年发展的理论反思,中国教育学刊,2019年第10期。

10.教育意念的结构——基于教育本体论的视角,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年第4期。

11.教育生活中的情感问题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19年第1期。

12.一种弱功利的教育评价哲学,教育发展研究,2018年第12期。

13.教育经验主义现象批判,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18年第2期。

14.走向科学只是教育学的一种策略——兼及实证研究的有限合理,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18年第2期。

15.寻找教育学的历史逻辑——兼及教育学史的研究,西北师大学报,2018年第1期。

16.教育是一种情感实践,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17年第4期。

17.学术评价的主体资格、内在标准和价值追求,中国社会科学评价,2017年第3期。

18.人文底蕴与科学精神——基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思考2017年第4期。

19.行为意义上的教育哲学,西北师大学报,2017年第1期。

20.教师教育改革的两个基本主题,全球教育展望,2016年第11期。

21.论教育工程师——一种新职业的理论建构,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16年第5期。

22.一种对教育的人文主义思考,山西大学学报,2016年第4期。

23.论教育学的变革,西北师大学报,2016年第1期。

24.教育改革的正当性之思,教育发展研究,2014年第21期。

25.教育实践及其基本逻辑,山西大学学报,2015年第3期。

26.儿童的命运与成人的觉醒,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15年第6期。

27.论教学表现,课程·教材·教法。2013年第5期。

28.教育史研究的教育学内涵,教育科学,2012年第2期。

29.论教学活动艺术化的实质,教育学报,2010年第4期。

30.爱智统一的教育原理,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年第10期。

31.教育价值的秩序,教育科学,2009年第5期。

32.教学文化:内涵与构成,教育研究,2008年第第4期。

33.尊重学生需要,改进道德教育,第二作者,教育研究,2002年第6期。

34.对话教学初论,教育研究,2001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