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8日,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邀请太原师范学院赵鹏教授进行了题为《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思考与探索》的讲座,学院师生聆听了本次讲座。
讲座伊始,赵鹏教授深入剖析了人工智能的发展脉络。自1956年在美国达特茅斯学院诞生概念以来,人工智能历经两落三起,如今神经网络与逻辑推理两大流派已融合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在多个领域发挥着关键作用。赵教授指出,尽管人工智能发展迅猛,但仍存在智能无智慧、有智商无情商等局限。在教育领域,人工智能的四个关键要素——数据、算法、算力、场景,与教育教学深度关联,其未来发展空间广阔,将惠及每一个人。
在探讨数字化转型时,赵鹏教授详细解读了数字中国战略下的 “2522” 框架。他强调,数据作为关键生产要素,正推动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在 “四化” 框架下,传统产业加速转型,无人餐厅、无人工厂等新形态不断涌现。面对这一变革浪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发生转变,使得教育数字化转型迫在眉睫。
谈及教育数字化转型,赵教授阐述了其作为数字时代必然趋势的重要意义。数字化、数据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层层递进,为教育理念和模式的革新提供了有力支持。教师的角色正逐渐向学习引导者转变,课堂也朝着个性化方向发展。赵教授指出学校教育数字化的实施框架涵盖 “人”“物”“数” 以及环境层面,并介绍了 5P 框架,为学校推进教育数字化提供了清晰的路径。
为了让师生更直观地感受教育数字化的成果,赵教授展示了幼儿园到中学教育数字化的成功案例,如数字人教学、智慧课堂等,这些案例凸显了教育数字化在提升学生学习体验方面的显著成效。同时,他也指出大学在转型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如学校、家庭、社会之间的割裂,信息孤岛现象,以及安全隐患等问题,强调数据不通畅是核心障碍。针对教师发展难题,他提出利用信息化手段构建 AI 系统辅助教研,实现线上线下联动。此外,他还分享了所在计算机学院在学生管理数字化方面的探索经验。赵教授强调,教育数字化是实现 “教育是人的教育” 的重要途径,应以道驭术,将其作为手段而非目的,最终实现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讲座结束后,刘庆昌院长向赵教授致以诚挚感谢,指出赵鹏教授凭借深厚学识,将多学科知识融会贯通于讲座之中,为教育数字化转型开辟了全新思路。同时刘院长着重强调,跨界学习与交流已成为推动学科发展的关键动力。不同学科间的思想碰撞,能打破固有思维壁垒,催生创新理念。
此次讲座不仅拓宽了师生的学术视野,更为大家在教育数字化转型道路上提供了宝贵的理论与实践参考,有助于学院在新时代教育变革中探索出更具创新性和实效性的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