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动态新闻» 学院新闻» 教育科学学院学术系列论坛:国雅讲堂第四十四讲:教育科学研究的意味与效用
教育科学学院学术系列论坛:国雅讲堂第四十四讲:教育科学研究的意味与效用

  

  2017年5月27日下午3点,在教育科学学院211教室,应邀来我院讲学的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教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郝志军教授,作了题为《教育科学研究的意味与效用》的学术报告,郝教授结合自己多年的教育科研经历与成果,畅谈其对教育研究的理解。担任此次讲座主持人的是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郑玉飞老师,教育科学学院以教育系研究生为主体的师生聆听了报告。

  郝志军教授的学术报告主要分为教育科研的意味、如何进行完整的课题研究和实际案例思考三大板块。

  首先,郝志军教授从形而上层面从对教育科研的学理分析到科学定位再到方法论研究阐述了他的思考。他认为,教育科研对我们来说意味着职业方式之观,专业成长之路,事业发展之需。教育科研可以增进学术滋养,造就理论思维,形成厚重品质,促成实践改革。尤其对教育学的研究生撰写学位论文或者学术研究活动均有重大意义。紧接着郝志军教授从词义学的角度对“教育”、“科学”、“研究”三个词语进行了考察,并在此基础上对“教育科学研究”做出了界定。他认为,“教育”是对象,是基点,“科学”和“研究”应服从和服务于这个基点;“科学”是一种价值趋向,一种做事理念(也含有一种方法论的意义);“研究”就是专研、探究,追问事物之源和究竟,它表明的是一种做事的执著行动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因此,教育科学研究就是本着科学的精神去探求关于人的发展的教育之本。随后,郝志军教授对教育科研进行了定位。他表明,教育科学研究是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强大动力,是繁荣教育理论的必要条件,是产生教育知识和教育观念的重要方式,是促进教育决策科学化和教育实践理性化的重要依据和基础,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有机力量。只有正确地把握教育科学研究的定位,才能更好地实践教育科研创新。接着,郝志军教授提出了八种哲学掌握教育问题的基本方式和四条方法论原则,并建议建设学校科研文化。最后,郝志军教授提出了教育科研的“五境界说”和“三支力量”。

  郝教授接着对如何进行完整的课题研究进行了探讨。他指出,完整的课题研究包括以下六个步骤:第一,做好课题研究的准备,包括知识准备、物质准备和组织准备。第二,做好选题。要善于发现问题,选择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进行研究,确定问题,厘清其中的核心概念并准确地陈述问题。在谈到选题时,作为答辩主席的郝老师指出了当天参加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答辩的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第三,做好研究设计。第四,制定课题实施方案。第五,掌握必要的研究方法。第六,促进课题成果的多样化。优秀研究案例、经验总结报告、(调查)实验研究报告、论文、软件、光盘等都是课题研究成果的多样化表达方式。

  最后,郝志军教授结合其对优质课堂思考的实际案例对此次的学术报告进行了融会贯通。他明确地指出优质课堂提出的背景和现代课堂教学的三个本质特征,详细地阐述了教学要素与教学之间的六种关系,给出了课堂教学评价框架的六个关系维度和十三个指标要素,并预测了课堂教学研究的五个基本走向。

  此次讲座在阵阵热烈的掌声中结束!郝志军教授的讲座,体现了一位教育学人坚定的立场和为学术研究献身的精神!郝志军教授精准的学术语言表达,丰富的人生体验,语重心长的建议给在座的每一位师生都留下了深刻印象,郝志军教授带给我们的学术盛宴深受师生的欢迎.。

  郝志军简介:男,1969年8月生,山西左权人。现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教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博士生导师。兼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实验研究分会理事长、中国教育学会教学论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河南省首批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教育特邀专家、山西省教学名师培养计划专家顾问、《当代教育科学》、《课程教学研究》和《基础教育课程》杂志编委等职。主要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实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等。多次参与国家、教育部相关教育政策文件的研制和起草工作。2008.6——2008.9在四川地震灾区帮助当地教育恢复重建工作期间,所写的《四川省阿坝州小金县复学复课情况调查报告》,得到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同志重要批示。

  在《教育研究》、《课程·教材·教法》等学术期刊报发表的学术论文90余篇,出版著作4部。主持完成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教育实验与课堂教学变革研究”等5余项。曾获第四届全国教育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11),中国教科院所为决策服务一等奖(2008、2004);2007-2008年度“教育部优秀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