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15日上午9:00-11:00,山西大学客座教授、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博士生导师莫雷教授以《认知神经科学兴起给心理学带来什么?》为主题做学术报告,学术报告在教育科学学院211教室举行,由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杨继平教授主持、部分教师及研究生、本科生参加了报告会。
莫雷教授首先从心理学学科概述入手,介绍了心理学的两种主要分类,以不同主体划分的心理学类别,以及以不同研究领域划分的心理学类别。之后引出本讲的重点,即有关心理学研究方法的论述。
莫雷教授首先讲述了心理学的三种研究方法(理论或思辨的研究方法、现象学或描述的研究方法以及实证的研究方法)适用性及局限性。
其后,就“如何通过实验研究心理?”展开详细说明,并追根溯源讲述了心理学实证研究方法发展的三次浪潮。深入浅出,脉络清晰地将三次浪潮如何引领心理学研究,以及暴露出的不足,又如何借助科技发展、理论进步不断完善进行了详细讲述。
传统实验心理学方法诞生于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所心理学实验室,使得心理学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实证科学。但传统实验方法遭遇了两个瓶颈:瓶颈1:在研究复杂的心理过程时,根据结果推论内部过程无法保证客观性;瓶颈2:研究高级的心理现象时,无法找到高级心理变量水平变动的客观指标。
为了摆脱传统实验心理学方法无法解决客观地研究人的高级心理过程的境况,行为主义心理学异军突起并占据主导地位,形成了使心理学发展偏离正轨的偏流,不再研究心理,而是研究行为,从而绕开了传统实验心理学面临的两大瓶颈。虽然坚持了心理学研究的客观性,但直接取消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阻碍了对心理现象的研究。
行为主义心理学取消心理学研究对象,引起心理学界的不满,随着信息论、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发展,认知实验心理学的诞生,认知心理学创立的“任务范式-求证”的方法同时解决了根据结果推论内在过程的客观性问题与心理变量指标的客观性问题,寻求到一条客观地研究高级心理过程的途径,从而使心理学回归到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正确轨道,对心理学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但认知实验心理学也有局限,局限1:很多重要的心理过程如情绪等还是难以通过认知实验心理学的范式进行研究,两个瓶颈只是有限的突破。局限2:其基本指标是行为指标,只关注系统的功能,不关注系统的结构,无法将心理的载体大脑的结构与功能的研究统一起来。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核磁共振、脑电技术,脑磁技术等脑成像技术迅速发展,在脑成像技术基础上形成的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方法,超越了认知实验心理学方法,使心理学研究进入了脑科学时代,心理学研究获得了更可靠、更确切的心理内部过程信号;直接获得了高级心理过程的指标信号;通过对心理过程脑机制的研究揭示了心理过程的实质。
莫雷教授通过精彩的报告为我院师生梳理了心理学研究方法的进展,并加深了我们对认知神经科学领域研究的认识,莫老师幽默的言语,缜密的思维,丰富的案例,激发了师生的学习热情,我院师生与莫老师进行了热烈的互动。与此同时,莫雷教授在我院进行的学术交流活动为今后我院与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的深入交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莫雷教授简介:
莫雷, 1988年在华南师范大学获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博士学位,1993年越级破格晋升教授,1988年3月至今在华南师范大学任教,历任心理学系主任,校长助理,教育科学学院院长,华南师范大学副校长,同时担任心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生导师组组长,国家重点学科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学术带头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应用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级名师。
莫雷在学术界担任各种重要职务,现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人事部博士后流动站评审委员,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评审专家等职务。
莫雷致力于学习心理的研究,在语言认知与学习与问题解决方面的研究颇有造诣。近十年来,他主持过20多项国家级、省部级重点科研课题,包括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团队项目1项,其中2005年12月获批的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是目前我国人文社科最有影响、显示度最高的重大项目之一。
在科研成果方面,莫雷教授出版了学术著作30多部,发表研究论文300多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在国际公认的自然科学顶级学术刊物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SCI影响因子10以上)发表重要论文2篇,并在《Human Brain Mapping》(SCI,影响因子6.058)、《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General》(SSCI,影响因子4.564) 等高影响因子的SCI,SSCI国际心理学权威刊物发表论文20多篇,在国内最权威的心理学刊物《心理学报》发表60多篇,在国内CSSCI心理学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近200多篇。获得第五届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教育部,2009),第二届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教育部,1999),第三届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教育部,2006)、广东省首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广东省人民政府,2005)等10多项省部级优秀成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