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
(一) 培养特色
1.对接社会需求,凝练特色专业方向。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
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是山西省所面临的最现实、最紧迫的课题,同时也是山西省实现科学发展的关键所在。然而,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实现离不开“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社会心态”的全面塑造,以及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落地实践,鉴于本专业学位发展优势与上述人才需求具有高度契合性,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与“管理心理与人力资源开发”确定为特色培养方向。
2.面向真实世界,打造“情境化”和“社会化”的研究和实践场景。利用研究生参与导师科研项目的契机,引导学生立足真实世界中的问题,开展规范性研究,并将科研与实践相结合,同时加大产教融合,为学生打造沉浸式实训环境,促使学生能力养成。
(二) 师资队伍
专任教师18人,35岁以下占比5%,36-45岁占比50%,46-60岁占比44%。
具有博士学位的占比66%。具有实务经历人数占比78%。
校外师资13人,校外导师人数7人。主要分布在企、事业单位。
(三) 科学研究
2016年至2020年期间我院心理学专业教师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4项;全国教育规划课题青年专项1项;省级科研项目及横向课题16项,项目总经费103万。发表学术论文123篇。出版学术专著6部。获山西省社科优秀成果奖等省级奖项8项。
(四) 教学科研支撑条件
依托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示范中心平台,通过开放实验等方式为研究生创设实验研究的条件,提高研究生研究能力与水平;依托山西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按照“研究者-实践者”的培养原则,通过专业心理辅导助理制度,推动“强基础、重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依托校外长期合作的实践单位,为学生提供学位论文的选题及研究所需的实践条件;依托既有学术研究与专业实践,督促专业教师积极参与案例开发与建设工作,在推进案例开发与建设工作的同时,鼓励任课教师以现有案例为支撑,积极探索案例教学法在高级心理测量、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论与技巧、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等多门课程中的应用,由此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二、2020年建设取得的成绩
(一)制度建设
2020年疫情期间,针对线上授课,制定了《防疫期间研究生教学工作方案》《研究生课程教学工作检查表》等相关教学文件,规范研究线上教学。
(二)导师队伍
本学位点硕士生导师队伍的选聘、培训、考核等工作严格执行《山西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管理条例》,实行导师队伍的淘汰与奖励机制。另外,按条例要求,导师应了解掌握与研究生教育相关的各项政策、规章和制度;为人师表;积极参与研究生的全程管理。通过加强质量监控体系建设,制定合理要求,引导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上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激发了导师和研究生的创新潜能,全面提升了研究生培养质量。
(三)研究生招生
招生年份 |
专业名称 |
报考人数 |
录取人数 |
录取比率 |
2020年 |
应用心理 |
237 |
17 |
7.2% |
为有效提高生源质量,学校层面出台了《山西大学推免硕士研究生专项奖学金发放办法》等相关政策,激励学生报考山西大学。
(四)研究生培养
学生在读期间,思想政治课开设全覆盖。学科层面制定了《心理学科课程思政实施方案》,举办了《新时代下课程思政的理念与思路》和《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问题及实施路径》的专题培训。学院制定了《心理学科教师兼任辅导员工作机制》,组建了专职辅导员为主、兼职辅导员为辅、班主任和导师相结合的思政工作队伍。建立工作目标考核和工作激励机制,鼓励辅导员开展思政工作科学研究,提升辅导员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学生支部94%的学生递交入党申请,1位学生被评为校级优秀党员。
承担应用心理专业学位核心课程的教师,职称结构合理。4位高级职称教师为研究生开设主干课程。为保证课程教学质量,制定了学生评教制度;教学过程中兼顾新老教师和各位教师的研究专长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教学团队,各团队定期不定期开展教学、科研研讨,结合学生各项反馈,推进教学工作深入有效的开展。
以“强化技能、培养能力、提升自我、激发创新”的理念为导向,遵循“研究者-实践者”的模式,实行分段实习和集中实习相结合,将实习实践渗入培养全过程,缩短就业适应期。依托山西大学专业心理辅导助理制度,实现学生入学初课程学习和实习实践的有效对接,学生深入各院系做辅导员助理,带着问题进课堂,促进了课程学习和专业实践能力的稳步提升。二年级学生根据各自方向,进入校内、外实践基地从事健康或管理类实习实践工作,整个实践环节在校内、校外导师共同负责下完成,导师向学生提供专业支持与业务督导。
实践导师配置与管理:本专业具有规范的实践导师聘任与管理制度。实践导师的选聘与专业实践环节紧密结合,从“德、能、勤、技”多方面对其进行考察。
实践方式与内容:实践方式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相结合和“专业实践与论文工作”相结合的方式。大、中专院校实践会结合实践基地学生的特点与需要展开,企业实践则与职业体验和职业素养提升有关。
实践管理与考核:专业实践期满,需提交实践报告,进行实践单位和校内导师双重考核,考核采用百分制,同样从“德、能、勤、技”四方面展开。
本学科每月定期开展研究生“一文·一书·一论坛”和“学术星期二”活动。通过对专业文献和书籍的“阅读-思考-分享-再思考”,学生的研究视野得到拓展,批判性思维能力得到加强;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开展学术交流,聆听学术讲座,参与导师研究课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独立性得到了提升。组织研究生学术交流活动,鼓励学生独立展示研究成果,为此每年学院投入3000到4000元左右给予活动资助。
学生论文全部进入教育部网上平台盲审,评阅论文合格率为100%。
学校对学位申请者的学位论文100%进行学术不端系统查重,没有出现学术不端行为的处理。
(五) 管理服务
学校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并结合本单位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实际,制订了涉及研究生招生、导师管理、课程教学、实践考核、学风建设、质量监督、学位授予、分流淘汰、奖惩制度、申诉处理及日常管理等一整套完整的管理制度体系。学校设立校院二级管理体制,均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建立了完善的覆盖研究生培养全过程的管理服务质量保障体系。
学校作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期刊杂志社承办的“中国研究生教育满意度调查”成员单位,自2013年开始连续多年对在学研究生开展“满意度调查”工作,对象覆盖各一级学科及专业学位类别的博士、硕士研究生,从“对学校研究生教育总体评价”、“对课程教学的总体评价”、“对参与科研工作的总体评价”、“对指导教师的总体评价”、“对研究生教育管理与服务的总体评价”5个方面进行满意度调查,根据调查反馈结果,本学位授权点中学生的整体满意度较高。
(六)研究生就业发展
2020届心理学学硕毕业8人,1人升学,2人考取事业单位,1人合同就业,4个灵活就业。
(七)社会服务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本学科以此指引,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全方位、多渠道、多形式地对内对外提供社会心理服务,助力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1.用“心”培训,服务全省困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应共青团山西省会之邀,积极参与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助力计划"山西省困境青少年服务项目师资培训工作。2020年8月27-28 日,张绣蕊老师参与了2020年度“阳光自护”困境青少年团体心理辅导培训。线上培训和线下培训同时进行,线上培训共有六个分会场。100 余人参加了线下培训,200余人参加了线上培训。
2.专“心”战疫,积极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心理支持服务
疫情期间,在山西省教育厅和山西大学党委的领导下,在山西省心理学会的大力支持下,以山西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为依托,立足专业优势,整合资源,汇聚力量,面向社会公众及广大师生开展社会心理服务,为抗击疫情贡献自己的力量。
1月28日,通过山西省心理学会、教育厅思政处、山西省高校心理咨询中心负责人微信群等渠道公开招募专业心理服务志愿者,由此在短时间内组建了专业心理健康辅导志愿者团队,该团队由来自省内大中小学校、医院、科研院所和社会心理服务机构的150余名一线专家组成,分为督导组、辅导组和后台信息组三组。1月31日,通过线上会议平台举办了首场培训,期间范红霞教授和刘丽教授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干预相关内容开展辅导。2月1日,开通了新冠肺炎网络心理健康辅导平台。随着国内疫情渐缓,我们又组织教师编写了《返校开学后高校心理援助工作指导手册》,此手册被山西省教育厅采纳,并于4月10日下发至全省高校。4月14日,“山西省网络心理援助平台”向受疫情影响的留学生及其家长开放,与此同时,还通过企业微信向全校师生提供网络心理服务。疫情期间,共为校内外师生及社会公众提供网络心理服务384人次。
3.以“心”为要,全力推动实现学生与学科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在创造性地构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同时,参与共建山西大学生物医药与大健康研究院。
三、学位授权点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校外兼职导师的职能单一
在前期依据学校条件和规定评聘多名在相关领域具有丰富经验的老师作为校外兼职导师,但在具体的指导和发挥效能上,还局限于论文选题和指导方面,兼职导师的实践性功能还需挖掘和完善。
(二)实践型课程的相对缺乏
受多种条件的约束,在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开设了相关的实践类课程,但这些课程类型欠丰富。
(三)教师需要更新教学方法
受学业年限、教学场所、教师教学习惯等因素的影响,我院在应用心理专业硕士教学方法和形式上,改革与进步的步伐不大,教学方法更多限于课堂教学,利用网上资源进行课堂观摩。
四、2021年学位授权点建设计划
依据现有条件,结合自我评估整理,与抽评要素存相对照,发现我院应用心理专业学位硕士培养工作在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持续改进:
第一,进一步扩大实践导师队伍,及时更新导师类型与团队。在改进方面,需要进一步拓展思路,把基础教育领域的名师、名校长、园长、心理咨询师聘为我校的校外兼职导师。
第二,强化实践环节,开发相关课程,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下一步改进中,改革相关教学制度,把课堂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开设项目学习课程、案例研究课程等。同时,在选题、开题、预答辩等环节强化学生对实践问题的关怀与思考,提升学生对实践的敏锐的观察力与判断力等。
第三,教学方法上,结合应用心理专业学位的专业要求,开展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在下一步改进时,要出台相关教学管理办法,采取多种方式,鼓励教师积极探索,通过培训、赛讲、课题研究等办法提升教师进行教学研究与改革的动力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