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动态新闻» 科研动态» 学术沙龙:正面管教与教育价值观
学术沙龙:正面管教与教育价值观

  2018年10月26日下午两点半,我院学术沙龙活动在学院会议室举行。本次沙龙的主题为《正面管教与教育价值观》,主持人是心理系副教授陈永香博士。

  首先,主持人陈永香老师为大家介绍了两个来自国外的父母教育体系,分别是来自美国的“正面管教”,以及来自荷兰莱顿大学的“积极养育与敏感管教的视频干预训练”(VIPP-SD)。然后,陈老师阐述了在科研和实践中观察到的中西方父母育儿方面的差异,如儿童社会化目标、亲子互动风格、父母对子女学业成就的期望等。这些介绍引发了大家的热烈讨论。

  在谈到“正面管教”体系时,主持人在现场进行了体验式活动。其中一个活动通过角色扮演让大家体会“表扬”和“鼓励”的区别,由张夏青老师和田引黄同学扮演两位孩子,其余14位老师(包括院长刘庆昌老师等)扮演家长、每人对孩子说一句表扬或鼓励的话。最后,两位“孩子”分享了自己的感受,如表扬让人感觉“轻飘飘的”、而鼓励让孩子觉得自己很有力量。高玲老师留意到,鼓励更注重过程,而表扬更注重结果。通过几个小活动,大家更直观地认识到,儿童行为背后的心理需求通常是在寻求“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而父母通过亲身示范、积极引导、鼓励等方法可以更好地满足孩子的成长需求。

  教育学系的项继发老师指出,关于儿童正面管教,在德国的高校中是属于“社会教育”的范畴。关于正面管教反对惩罚、表扬,倡导鼓励的做法,老师们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刘庆昌院长提出,对于婴幼儿来说,“优点不说跑不了,缺点不说改不了”,家长不仅仅要在物质上帮扶孩子,满足孩子,更要培养孩子强大的内心,以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性。心理系主任梁晓燕老师也提出,在教育孩子以及人际交往时,讲述正向东西更易于接受,要注重追求过程而非结果,对于孩子而言,每件事都需要学习,这需要家长花时间训练孩子。

  关于针对抚养人敏感性的评估和干预训练,高玲、梁晓燕、项继发老师等针对其中的一些细节问题进行了提问,如该方法的适用人群和评估的可靠性等。

  除本学院老师外,部分研究生和本科生、以及几位其他学院的老师也参与了本次沙龙,沙龙在热烈的讨论氛围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