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
(一)总体情况
山西大学心理学自2011年获批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后,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现有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应用心理学、临床与咨询心理学3个学科方向。结合区域发展特点,依托大学的综合学科优势,在培养标准、基本条件建设、人才培养保障体系等方面积极发挥自身学科优势,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逐步形成地方综合性大学研究生培养模式。
(二)培养目标与培养方向
培养目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促进心理学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综合素质高和学术创新能力强的高层次复合型心理学专门人才
培养方向: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应用心理学、临床与咨询心理学。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侧重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与教育的基本理论与应用研究,特色在于个体与群体心理发展规律以及教育对策的揭示,培养能在高等和中等学校、科研部门以及企事业单位从事心理学教学、科学研究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应用心理学:在社会发展与社会心理、道德与社会性发展等方面展开研究,培养具备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及相关专业背景知识,能在教育、医疗、行政管理等部门从事教学、咨询与治疗、管理、技术开发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在心理病理、心理咨询与治疗方法、过程及效果等方面开展研究,培养具备较强临床与咨询心理学职业伦理、理论素养和实践技能,能在社区、学校、医院、企事业单位从事临床与咨询服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高层次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门人才。
(三)师资队伍
学位点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始终突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师德为先。充分发挥教学名师的示范作用,形成了一支师德高尚、乐教善教、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截至2023年底,心理学一级学科授权点有教授5人,副教授8人,高级职称占比72%,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比83.3%,硕士生导师14人,中青年教师是导师队伍的主体。日常工作中不仅形成了老中青相结合、传帮带为纽带的良好生态,而且培育了奋发昂扬的教研文化,集体备课、教改创新、学术沙龙、有组织科研小组成为教师工作的常态。
(四)培养条件
本学科拥有三个教学科研平台,即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生创新中心、山西省普通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山西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依托这些平台研究生的科研和教学获得持久成长空间,授权点有专门的资料室,拥有中国知网、超星、ERIC等中外文大型数据库,订阅了《心理学报》《心理科学》等30余种期刊杂志,各类图书资料和电子资源可满足教学科研使用。在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资源共享基础上,设备总值约230万元,实验室总面积约500平米,能为师生开展心理学科研和各项专业实践提供全面保障。
二、学位授权点年度建设取得的成绩
(一)制度建设
辅导员队伍建设,学位授权点设置专职研究生辅导员,抓好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选拔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学科教师担任兼职辅导员,组建了专职辅导员为主、兼职辅导员为辅、班主任和导师相结合的思政工作队伍。本年度2人获校级优秀辅导员。
思政课程建设,授权点思政课程实行专门开设课程与课程渗透为基本方式。创新思政教育形式,通过课堂讲授、活动学习、案例教学、项目学习等形式,以党建引领促进思政教育和学科发展。
校园文化建设,着重在于学术文化建设和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建设。学术文化建设坚持利用每一年由研究生会承办的“研究生学术论坛”和“学术五分钟”的契机,加强科研能力训练。形成三级志愿服务体系,针对重大活动开展服务他人的志愿服务活动。开展清廉校园文化建设活动,营造清廉校园。
(二)师资队伍建设
按照学校研究生院遴选和考核研究生导师的制度,对导师进行遴选和考核,2023年选拔出3名研究生导师,参加学校的新导师培训,进一步提升业务能力,与此同时还不断推荐教师参加各类相关培训,用新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武装头脑,带动教师队伍整体发展。1名年青教师晋升副教授,引进1名北师大毕业博士生来我院工作。聘任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苏彦捷教授为学院心理学学术院长,无论是原有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还是新教师的引入,都为学院师资队伍发展增加了新的活力。
(三)培养条件建设
2023年心理学一级学科授权点持续进行课程建设,凸显立德树人核心使命,将学科知识充分融入学生成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①探索教学与科研互补、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互补的有效途径,着力提升专业内涵与建设质量。②依托校内外联合培养实践实训基地,积极推动硕士研究生综合素养提升。③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向有学术研究兴趣的学生提供专业辅助和资助;④依托现有国际化交流机制,积极引进国外优秀师资,推进研究生国际课程建设,拓宽学生学术视野,增强国际理解。期间,获批研究教改项目1项“心理咨询的理论与实务的教学案例”,依托教改项目推动了研究生教学模式的创新。
(四)科学研究工作
2023年学位点教师及团队公开发表CSSCI、SSCI科研论文20余篇,获批国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级项目6项。
学位点邀请来自中科院心理研究所所长傅小兰研究员、华南师范大学莫雷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院长周晓林授、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陶沙教授等多位专家来校进行学术指导和交流。学位点有多位老师参加各学科的学术年会和学术讨论会,增强学术交往。
科研的有效开展还在于研究成果的应用,服务社会行业一线,刘丽红、张曙光教师团队聚焦社会心理服务研究,长期服务地方社会治理,在社区心理服务、信访工作中的心理技术应用等领域形成系列研究成果并发挥着广泛的社会影响。刘丽红、张曙光、李瑶等多位教师结合国家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探索地方社会心理服务的落脚点,为山西省信访局提交信访工作人员心理调适与信访工作中的心理技术应用建议。重点服务太原市晋源区信访局和山西省信访局信访接待处,开展“心理咨询师多阶段参与联合接访”,“心理咨询师首接”等信访工作与基层治理改革,编著《信访工作中的心理学理论与实务》指导信访实务工作,获得山西省信访部门肯定性反馈。依托“信访工作人员心理调适与心理技术应用研究”,“完善心理服务贯穿群众诉求全流程化解机制研究”等山西省信访局政策理论研究项目,促进山西信访工作高效开展。
(五)招生与培养
2023年学位点学硕共招生9人,授予学位数12人。学位点依托学校对研究生的奖助体系,相关制度,完善了适合心理学硕士的研究生奖助体系制度。包括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等多种奖助类别。资助学生89人次,总额41.8万余元。
授权点配备了3名专职管理人员,即一名科研副院长、一名研究生教学管理人员和一名研究生事务管理人员,分别对接研究生院和研究生工作部的有关研究生招生就业、教学科研、管理等系列工作。
授权点通过院系学术组织、研究生会群团组织建立相应的研究生权益保障制度,如建立导师教育培训制度和导师考核制度、研究生生涯规划指导制度、研究生帮扶救助制度、研究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制度。
本年度有2位同学获国家奖学金;1篇硕士毕业论文被评为2023年山西省优秀硕士论文。
三、学位授权点学位点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学位点专业教师总量不足
为提升学科发展的总体水平,各培养方向需要年富力强、具有专业视野和学术水平的高水平研究人员充实到队伍中,实现学科发展的总体跨越。基础心理学方向和临床与咨询尤其需要人员的补充。
(二)教学创新意识有待进一步提升
多数教师任教科目较多,在教学方面创新和改革的精力有限,需要提升相关意识和能力,聚焦研究生教学成果奖的突破。
四、学位授权点下一年度建设计划
(一)发展目标
在2024年,授权点引进师资5名以上,尤其是高水平研究人员,补充教师队伍;集中力量做好研究生精品课程建设,提升研究生课程质量。
(二)保障举措
积极申请,争取学校的政策扶持,扩充教师队伍,通过多种方法引进高素质人才;鼓励教师进行课程教学改革,一是利用省级和校级课程建设资金做好研究生课程建设,提升课程质量;二是积极申报教改课题,以课题促教改、以课题为抓手,凝炼教学成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