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
(一)总体情况
山西大学应用心理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点于2014年获批。十多年来,我们定位于建设“特色鲜明,省内一流、国内知名”心理学科的目标,形成了心理发展与教育、临床与咨询两个方向。积极发挥自身学科优势,不断深化学研协同创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逐步形成了地方综合性大学应用心理硕士培养模式。
(二)培养目标与培养方向
培养目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促进应用心理硕士研究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注重综合素质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培育,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掌握良好心理学基础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将心理学理论和技术应用于某一相关领域以解决实际问题的高层次、应用型心理学专门人才。
培养方向:心理发展与教育、临床与咨询
心理发展与教育:侧重人的心理发展特点与教育的基本理论与应用研究,特色在于个体与群体心理发展规律以及教育对策的揭示,培养能在高等和中等学校、科研部门以及企事业单位从事心理学教学、科学研究和管理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临床与咨询:在心理病理、心理咨询与治疗方法、过程及效果等方面开展研究,培养具备较强临床与咨询心理学职业伦理、理论素养和实践技能,能在社区、学校、医院、企事业单位从事临床与咨询服务和教学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三)师资队伍
学位点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始终突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师德为先。充分发挥教学名师的示范作用,形成了一支师德高尚、乐教善教、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截至2023年底,心理学一级学科授权点有教授5人,副教授8人,高级职称占比72%,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比83.3%,硕士生导师14人,中青年教师是导师队伍的主体。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注册督导师、心理师各1名,国际荣格心理学会(IAAP)心理分析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注册心理咨询师及注册系统评审委员1名。同时,从学校教育、企业中聘请了优秀的行业专家17人作为行业导师,其中副高级职称11人。
(四)培养条件
本学科依托山西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的心理辅导助理制度,实现学生见习、实习、研习一体化。在此基础上,与太原市社会福利院精神康宁医院长期合作,促进学生进一步学习评估诊断、了解药物治疗、积累临床案例、深化专业知识。另外,结合以往山西大学附属中学、山西省实验中学、五一路小学等10余所学校签署的实习实践基地,为学生实践提供了优质的实践场所。
授权点有专门的资料室,拥有中国知网、超星、ERIC等中外文大型数据库,订阅了《心理学报》《心理科学》等30余种期刊杂志,各类图书资料和电子资源可满足教学科研使用。在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资源共享基础上,设备总值约230万元,实验室总面积约500平米,能为师生开展心理学科研和各项专业实践提供全面保障。
二、学位授权点年度建设取得的成绩
(一)制度建设
辅导员队伍建设,学位授权点设置专职研究生辅导员,抓好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选拔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学科教师担任兼职辅导员,组建了专职辅导员为主、兼职辅导员为辅、班主任和导师相结合的思政工作队伍。本年度2人获校级优秀辅导员。
思政课程建设,授权点思政课程实行专门开设课程与课程渗透为基本方式。创新思政教育形式,通过课堂讲授、活动学习、案例教学、项目学习等形式,以党建引领促进思政教育和学科发展。
校园文化建设,着重在于学术文化建设和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建设。学术文化建设坚持利用每一年由研究生会承办的“研究生学术论坛”和“学术五分钟”的契机,加强科研能力训练。形成三级志愿服务体系,针对重大活动开展服务他人的志愿服务活动。开展清廉校园文化建设活动,营造清廉校园。
(二)师资队伍建设
按照学校研究生院遴选和考核研究生导师的制度,对导师进行遴选和考核,2023年选拔出3名研究生导师,参加学校的新导师培训,进一步提升业务能力,与此同时研究生学院组织了2023年度专业学位校外兼职导师培训,带动教师队伍整体发展。1名年青教师晋升副教授,引进1名北师大毕业博士生来我院工作。聘任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苏彦捷教授为学院心理学学术院长,无论是原有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还是新教师的引入,都为学院师资队伍发展增加了新的活力。
(三)培养条件建设
2023年9月-11月组织了“专业学位(心理学类)校外兼职导师进课堂”活动。校外兼职导师进课堂活动的开展,加深了学生们对自身所学专业的理解,加深了同学们对心理学理论在具体实践生活中应用的感悟,拓展了校外兼职导师参与课堂教学的形式。活动开展过程中,学生表现积极,师生互动有效,教学效果良好。系列讲座的开展为学生接触实践提供了链接平台。
依托获批的研究教改项目“心理咨询的理论与实务的教学案例”,有效推动了研究生教学模式的创新。
(四)科学研究工作
2023年学位点教师及团队公开发表CSSCI、SSCI科研论文20余篇,获批国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级项目6项。
学位点邀请来自中科院心理研究所所长傅小兰研究员、华南师范大学莫雷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院长周晓林授、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陶沙教授等多位专家来校进行学术指导和交流。学位点有多位老师参加各学科的学术年会和学术讨论会,增强学术交往。
科研的有效开展还在于研究成果的应用,服务社会行业一线,刘丽红、张曙光教师团队聚焦社会心理服务研究,长期服务地方社会治理,在社区心理服务、信访工作中的心理技术应用等领域形成系列研究成果并发挥着广泛的社会影响。刘丽红、张曙光、李瑶等多位教师结合国家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探索地方社会心理服务的落脚点,为山西省信访局提交信访工作人员心理调适与信访工作中的心理技术应用建议。重点服务太原市晋源区信访局和山西省信访局信访接待处,开展“心理咨询师多阶段参与联合接访”,“心理咨询师首接”等信访工作与基层治理改革,编著《信访工作中的心理学理论与实务》指导信访实务工作,获得山西省信访部门肯定性反馈。依托“信访工作人员心理调适与心理技术应用研究”,“完善心理服务贯穿群众诉求全流程化解机制研究”等山西省信访局政策理论研究项目,促进山西信访工作高效开展。
(五)招生与培养
2023年本学位点应用心理专业硕士共招生23人,授予学位数0人(学制转换,2021级由两年制变为三年制)。学位点依托学校对研究生的奖助体系,相关制度,完善了适合心理学类硕士的研究生奖助体系制度。包括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等多种奖助类别。资助学生103人次,总额51.12万元。
授权点配备了3名专职管理人员,即一名科研副院长、一名研究生教学管理人员和一名研究生事务管理人员,分别对接研究生院和研究生工作部的有关研究生招生就业、教学科研、管理等系列工作。
授权点通过院系学术组织、研究生会群团组织建立相应的研究生权益保障制度,如建立导师教育培训制度和导师考核制度、研究生生涯规划指导制度、研究生帮扶救助制度、研究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制度。
本年度有2位同学获国家奖学金;2023年全国应用心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技能大赛中心理科普微视频组、应用心理教学案例组分获三等奖1项;承担并顺利完成了学校咨询中心新生测查回访任务,受到好评。
三、学位授权点学位点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实习实践基地的类型有待进一步丰富化
目前实习实践基本对口各级各类教育部门,相对来说服务对象比较单一,学生视野打不开,在已有工作中,缺乏对问题的深度分析,另外,实习基地的行业导师较少,而实习生人数多,导师精力有限,造成指导效果不理想,如何拓宽实习的广度和深度是亟需处理的问题。
(二)课程的实践性需要加强
相较于学硕偏重理论研究,专硕课程更注重实践技能训练,以满足行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由于多数导师习惯于学术型的课程讲授,对专业硕士课程的实践性的认识需要提升,实践能力也需要提升。
四、学位授权点下一年度建设计划
(一)发展目标
在2024年,在原有实习实践基地基础上,先行调整1-2个社区服务中心作为见习点;强化课程内实践,建设1-2门特色专业课实践课。
(二)保障举措
1.以社区服务点为突破口,丰富实践内容
确定稳定的,心理学专职工作人员配置合理,且备一定指导能力的社区点,建立长期合作协议,定期研讨,规划发展。
2.加强校内外联合,提升课程实践性
一是邀请行业导师进课堂,参与课程或主讲课程,用行业导师的实践和指导力提升课程实践性;二是将实践问题项目化,结合对应课程,打造特色实践课;三是结合全国教指委的课程研讨会,选派相关任课教师参加全国性的课程建设和课程实践研讨会,通过与全国其他学校的教师交流学习,提升自身课程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