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
(一)基本情况
山西大学教育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获批于2011年,现有六个学科方向: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史、高等教育学、成人教育学、职业技术教育学。在培养标准、基本条件建设、人才培养及保障体系方面有效开展各项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在科研上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研究方向与成果,为山西省基础教育改革、高等教育发展、成人教育及职业技术教育提供了政策性建议与咨询,受到多方好评。
(二)培养目标与培养方向
1.培养目标
学位点培养目标的制定以学位办所要求的培养目标为基准,同时结合山西大学综合性学科优势,努力突出山西在转型跨越发展过程中对教育人才的需求。教育学硕士主要培养适应国家和地方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层次复合型教育学专门人才。
2.培养方向简介
教育学一级学科学位共有六个二级学科方向招生。
教育学原理:主要聚焦教育基础理论开展研究,不仅对教育的发展规律、教育与人之间的关系等进行研究,特别从历史、现实和未来的角度,对中国教育学发展进行系统研究,把促进教育学学科发展作为重要任务和使命。
课程与教学论:兼顾课程与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旨在为课程与教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进行必要的探索。在理论方面主要对课程与教学现象进行理性审视,基于事实进行原理的建构;在实践方面,主要就课程与教学理论的应用和教学经验的提升进行探索。
教育史:以中国教育史和外国教育史为主要研究领域,在国内教育史学科中逐渐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学术研究方向。注重运用历史研究方法研究中外教育制度、教育思想发展过程中的教育问题,以期达到教育史学研究对于社会变迁进程理性关怀的学术研究宗旨。
高等教育学:研究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着力关注地方大学的发展实际,突出地方大学与区域发展的互动关系,探索地方大学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及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的实践规律。
成人教育学:研究成人的相关理论和实践问题。在全面了解国内外相关教育现象的基础上,努力探索成人教育特点及规律,以此为成人教育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思想上、方法上和战略上的指导,为建设学习型社会服务。
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职业教育的相关理论和实践问题。在全面了解国内外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基础上,努力探索职业技术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促进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学科发展。
(三)师资队伍
截至2024年底教育学一级学科点现有教师38人,其中有博士生导师2人。教授14人,副教授13人,高级职称占比例71%;已获博士学位35人,具有博士学位者占教师总数92%,中青年教师是导师队伍的主体。
(四)培养条件
学位点现有3个省级教学科研平台,山西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示范中心、山西省级研究生创新中心,依托这些平台研究生的科研和教学获得持久成长空间。授权点各类图书资料和电子资源可满足教学科研使用。在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资源共享基础上,本学科设备总值约230万元,实验室总面积约500平米,能为师生开展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神经科学研究提供全面保障。
二、学位授权点年度建设取得的成绩
(一)制度建设
辅导员队伍建设,学位点设置专职研究生辅导员,抓好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选拔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学科教师担任兼职辅导员,组建了专职辅导员为主、兼职辅导员为辅、班主任和导师相结合的思政工作队伍。
学位点思政课程实行专门开设课程与课程渗透两种方式。创新思政教育形式,通过课堂讲授、活动学习、案例教学、项目学习等形式,以党建引领促进思政教育和学科发展。
学位点在学术文化建设和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建设。学术文化建设坚持利用不定期的专家讲座、每周的科研小组活动、每月的学术沙龙、每年的“研究生学术论坛”和“学术五分钟”活动,营造学术氛围,加强青年教师和研究生科研能力训练。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建设方面,目前已建设形成三级志愿服务体系,针对重大活动开展服务他人的志愿服务活动。
(二)师资队伍建设
学位点2024年引进1名新教师。按照学校研究生院遴选和考核研究生导师的制度,对导师进行遴选和考核,1名教师新聘为研究生导师。认真组织导师参加学校的新导师培训会议,进入导师学院学习,学习与提升导师业务。教师岗位晋级情况,孙杰晋为三级教授,王福兰晋为五级副教授,项继发晋为六级副教授。
(三)培养条件建设
2024年学位点在学校相关部门支持下在学校首次举办“社科问道·名刊鉴学”系列论坛,该论坛紧密围绕自主知识体系建设,聚焦原创性高水平学术成果产出,搭建教育学科与头部期刊交流互动的桥梁,有组织地推动学科深度激发活力、全面提升水平,实现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服务学科发展,为师生创造高水平的学术成长条件。
学位点成功举办“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第十二届研究生学术论坛,为学生搭建展示学术成长的平台,使学生获得科研能力的提升。
孙杰教授教学团队的《中外教育史》课程获得省“研究生精品课程—研究生线下优质课程”立项。
学位点持续开展国际化交流活动,2022级教育史专业研究生马梦梦获学校资助赴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海外访学半年。
(四)科学研究工作
2024年学位点教师科研获奖收获丰富。教师及团队公开发表科研论文70余篇,其中CSSCI(含扩展版)35篇,出版著作5部,获得国家级科研项目2项,经费40万元,省级科研项目5项,经费9万元。获奖方面,侯怀银教授的成果荣获教育部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刘庆昌和侯怀银两位教授的研究成果获省第十三次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邀请来自南京师范大学项贤明教授、西北师范大学王兆璟教授、陕西师范大学栗洪武教授、山东师范大学徐继存教授、华中师范大学岳伟教授、苏州大学曹永国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孙邦华教授、胡艳教授、扬州大学潘洪建教授、华东师范大学邓伟副教授等知名学者来校进行学术指导和交流。多位老师赴兰州、无锡、北京、武汉等地参加各学科的学术年会和学术讨论会,持续学术交往。
(五)招生与培养
2024年学位点共招生40人,授予学位数40人。学位点依托学校对研究生的奖助体系,学校相关制度,完善了适合教育学硕士的研究生奖助体系制度。包括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等多种奖助类别。2024年资助学生206人次,资金总额107.8万元。
授权点配备有3名专职管理人员,即一名科研副院长、一名研究生教学管理人员和一名研究生事务管理人员,分别对接研究生院和研究生工作部的有关研究生招生就业、教学科研、管理等系列工作。
授权点通过院系学术组织、研究生会群团组织建立相应的研究生权益保障制度,如建立导师教育培训制度和导师考核制度、研究生生涯规划指导制度、研究生帮扶救助制度、研究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制度。由侯怀银教授指导的高等教育学专业王茜同学毕业论文“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学》教材知识体系的建构研究”获得山西省优秀硕士论文;教育学原理的宋欣和职业技术教育学的朱蓉两位同学分别获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资助。
三、学位授权点学位点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研究生课程质量仍需持续提升
学位点研究生课程质量较上一年有较好的进步,仍需在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及课程评价方面做持续的改进。一些课程的内容需要结合当前教育热点和前沿问题进行持续更新,课程实施的方法还需进一步多样化,学生在课堂的思维活力需要进一步激发,课程评价的方法和手段需要持续创新,对学生学习效果做好客观真实评价,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研究生数智化研究方法应用能力存在显著提升空间
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教育研究范式正经历着深刻的范式变革。以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智能算法为代表的数智化研究方法,已然成为教育科学创新的核心研究范式。然而,基于观察发现,学位点的研究生在课堂案例教学分析、学位论文质量评估及学术成果计量研究等方面,研究生在研究方法论层面呈现出明显的“数智化应用滞后”现象这一现象不仅制约了学术创新效能的释放,更可能影响教育研究范式的数字化转型进程。
四、学位授权点下一年度建设计划
在下一年度的建设中,本学位点将围绕课程和课堂质量持续建设。
(一)发展目标
做好2门研究生精品课程建设;为学生提供数智化研究方法4-6专题讲座或培训。
(二)保障举措
采取绩效奖励或专项奖励方式,调动教师建设高质量课程的积极性,有效利用学校及省级层面的课程建设相关政策,为建设好研究生课程提供资金和方法支持;利用校内外、线上线下的相关资源,邀请相关教师或提供相关网络课程,为研究生开展数智化研究方法的专题培训,并精心组织和管理,切实提高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