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群工作» 专题学习» 刘立德编审受聘为我校客座教授暨教育科学学院国雅讲堂二十六讲: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几个问题
刘立德编审受聘为我校客座教授暨教育科学学院国雅讲堂二十六讲: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几个问题

  

  2016年5月29日下午,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教师教育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主任、研究员,中国教育学会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副理事长、秘书长,全国教师教育学会理事、副秘书长,中国地方教育史志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叶圣陶研究会理事、副秘书长,教育部小学教师教育课程方案研制专家组成员,全国大学本科小学教育专业教材编委会副主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刘立德教授受聘为我校客座教授。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侯怀银教授、教育科学学学院副院长孙杰副教授以及教育科学学院部分师生参加了受聘仪式。受聘仪式在教育科学学院211教室举行。

  

  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孙杰副教授主持受聘仪式。孙杰副教授首先对刘立德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对刘立德教授的学术领域和研究成果做了介绍。随后,教育科学学院院长侯怀银教授为刘立德教授师颁发了受聘证书。刘立德教授表示非常感谢侯怀银院长和孙杰副院长给自己提供的这次机会,自己很高兴能为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的师生服务。刘立德教授表示自己在人民教育出版社任职多年,对教育学和教育史学科有一定的感情,自己被聘为山西大学的客座教授,定会为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的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等作出努力。

  受聘仪式结束后,刘立德教授为教育科学学院举办的国雅讲堂做了题为“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几个问题”的学术报告。

  刘立德教授从继承与创新的关系、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关系、接受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的关系、学院派科研与中小学教师科研的关系四个方面展开了自己的学术报告。

  刘立德教授以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和“何东昌之信”引出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刘立德教授强调这是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需要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共同破解。刘立德教授指出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和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学习化社会的一个核心特征,世界科技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已显端倪、信息社会雏形初具、全球化浪潮汹涌而至,这些都要求我们必须把培养创新精神能力习惯提高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具体到教育方面,刘立德教授指出教育创新的前提是正确认识教育传统、教育创新要吸纳文化传统的优秀成果、教育创新的根本在于教师、教育创新的关键在于教育思想观念创新、教育创新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刘立德教授强调课程教学改革要注意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辩证关系。刘立德教授从科学人文主义教育思潮的兴起、发展、特点、简评几个方面对科学人文主义教育思潮的来龙去脉等进行了详细的阐释。刘立德教授强调以人为中心的发展应是未来教育和文化追求的最终目标,以人为中心的教育必须是科学与人文有机结合的教育。在接受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关系方面,刘立德教授在分析两种学习方式的优劣势的基础上强调我们要积极发现和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各种学习方式的优势,实现优势互补、相得益彰;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在学院派科研与中小学教师科研的关系方面,刘立德教授强调中小学教师的科研有其特点和优势。而后,刘立德教授就影响教育研究的基本因素、现代教育研究的基本旨趣、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教育研究的正确选题、优秀的教育研究选题的特点、选题的过程及方法、教育文献的检索与利用、教育研究成果的表述、教育研究者能力结构九个方面向我们详细解析了教育科研的过程及结果的呈现。

  

  刘立德教授的学术报告结束后,教育科学学院的师生就刘教授的讲座内容及自己关心和困扰自己的问题向刘教授做了请教。

  刘立德教授通过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国内和国外相结合、旁征博引、引经据典,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向我们阐释了中小学课程和教学改革中的问题。相信通过刘立德教授的讲座,我们对中小学的课程和教学改革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我们衷心的感谢刘教授给我们带来了学术盛宴。

  刘立德教授简介: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教师教育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主任、研究员,中国教育学会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副理事长、秘书长,全国教师教育学会理事、副秘书长,中国地方教育史志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叶圣陶研究会理事、副秘书长,教育部小学教师教育课程方案研制专家组成员,全国大学本科小学教育专业教材编委会副主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主要研究方向:中国近代教育史、教师教育、教育学、课程教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