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日下午,北京师范大学孙邦华教授在教育科学学院教学楼会议室作了题为《20世纪20年代高师改大运动及其影响述评》的学术讲座。讲座由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孙杰教授主持,学院师生聆听了本次讲座。
孙教授从“高师何以改大”“高师改大两种模式”“高师改大后之危局”“北京师大的坚守与抗争”四个方面展开讲解。首先,孙教授结合1922年学制改革阐述了高师改大的背景。孙教授指出,学制改革对中学师资提出新的要求,当时教育界在有关中学师资培养上有三派意见,高师改大即为其一。其次,孙教授考察了原教育部直属七所高师的具体改设情形。孙教授指出,高师改大出现了“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北京师范大学”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两种模式,至30年代初,北京师范大学成为“硕果仅存”的师范大学。接着,孙教授分别阐述了“改大”之后北京师范大学遭遇的各种危机与应对之策。孙教授指出,20年代至40年代,北京师范大学不断遭遇经费困难、校长相继辞职、暂停招生、停办、“抗战胜利”后不能复员等危机。北京师范大学师生、校友在极度困难的情况下,进行坚守、抗争,维护了师范大学独立设置的体制,为中国高等师范教育保存了发展的火种。最后,孙教授对高师改大运动作了深入的总结与反思。
孙教授的讲座融合了学术的严谨性与趣味性,不仅为师生们的知识结构增添了丰富的内容,还有效地拓宽了他们的研究视野,激发了深层次的思考。
在互动提问环节,孙教授对学生提出的相关问题作了耐心细致的回答,并为学生写作学术论文、查阅历史文献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随后,孙杰副院长对本次讲座进行了精彩的总结发言。他阐述了北京师范大学与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之间的紧密关系,表达了对我院师生未来在学术研究道路上的期望。这场讲座在浓厚学术氛围中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孙邦华教授简介: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历史与文化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外文化教育交流史、中国高等教育史、中国平民教育史、中国思想文化史等,先后在《教育研究》《世界宗教研究》《近代史研究》《学术月刊》《北京社会科学》《北京师范大学学报》《光明日报》等学术期刊、报纸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出版《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史》《西学东渐与中国近代教育变迁》《身等国宝 志存辅仁——辅仁大学校长陈垣》《会友贝勒府:辅仁大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百年教育》(第一卷,1921-1949年)等学术专著,合编《晏阳初全集》。先后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教育部语合中心国际中文教育课题等多项研究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