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师、同学:
大家上午好!
很荣幸能够参加第四届教育科学学院研究生学术论坛,我代表学院向论坛的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祝贺!
本届论坛的主题是“融理、明辨”,举办目的旨在提升研究生的学术素养和研究能力。学术研究既与研究生教育质量息息相关,又与我们教育科学学院科学研究的传承与创新休戚与共。我们希望,每一次的学术研讨都能够促进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学术交流、激发大家的科研热情。
学术研究能力的提升有赖于三方面的因素—“想研究、会研究、能研究”。与之相应,研究生阶段也可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研一——“想研究”阶段;研二——“会研究”阶段;研三——“能研究”阶段。而每一个阶段都有与之相应的具体要求,这就需要研究生努力成为集“想研究、会研究和能研究”于一身的人。
成为“想研究”的人需要做到以下八个字:
首先,兴趣。兴趣应是第一位的,不论是学术型还是专业学位研究生,一定要将研究作为自己的兴趣,没有兴趣就谈不上研究。如果一开始对所做的事情没有兴趣,就要努力培养兴趣,
其次,责任。研究生做好学术研究,既是对自身、对导师负责任的体现,也是对学科、学院和学校负责任的体现。强化这种责任,实现由外在责任向内在自觉的转变,应该成为每一位研究生的追求,这就要求大家转变学习理念,注重思考、研读经典。作为研究生,与本科生最根本的不同就是要在研究的基础上学习,而教育学、心理学及相关学科领域的著作有很多,这么多书是不可能全部读完的,怎么读、读哪些书,需要我们认真选择。
再次,习惯。我们应将研究视为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将研究常态化、生活化。第四届论坛如何继承前三届的传统,推成出新、继往开来,这些都需要我们认真地研究和思考。
最后,态度。研究意味着一种认真细心、科学严谨的态度。论文的标题、标点符号、注释、图表等都要据山西大学的硕士学位论文要求去细心规范。任何一个地方都有规矩,都要守规矩,这是我的人生体验。守规矩就会事半功倍,所以干工作要细心,研究也要认真。大家一定要把精益求精作为自己的信念,一定要把研究放在心上。这四点缺一不可,若有一方面做不到,在我看来都不是一名合格的研究生。
成为一个“会研究”的人需要做到以下“八要”:
第一,要主动接受学术研究训练。研究是要经过训练的,学院为大家开设了研究方法的相关课程,但同学们的实证研究做得还不够,调查研究、读书、实践机会都不多。每个学院都有自己的研究传统,同学要认真体味、主动吸收研究成果,主动与导师和各科老师交往,多听学术报告和讲座。既要走进教育学、心理学,又要超越学科局限,走向跨学科的交叉研究。
第二,要培养发现问题、形成研究主题的能力。研究也是一种能力的体现,没有很好的问题意识,研究是不能顺利进行的。如何通过读书、实践、对话发现问题,需要大家有敏锐的学术眼光。特别是研二准备论文开题的同学,要想提出问题,就需要了解教育学和心理学学科的特点,把握好学科前沿研究动态。
第三,要会查阅资料。如何查阅国内外文献?国内外有什么数据库?哪里能获得一手资料?这都要认真研究,扎实好查阅资料的基本功。图书馆是一个自习场所,更是研究讨论的学术圣殿。学位论文的文献综述要求教育硕士5千字,全日制学术型硕士1万字,这是对开题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提示大家要利用好图书馆的前沿学术期刊,练就查阅、梳理资料的能力。
第四,要注意研究方法,特别是量化研究方法的使用。学术型硕士和教育硕士、应用心理硕士不一样,学术型硕士不能只要求仅会编制问卷、讨论结果与对策,还要有深度的理论研究。学术型硕士要为考取博士奠定自己的研究方法基础。学术性博士,要争取考博。若不考虑读博,对个人来说会失去很多发展机会,这对导师、学院,乃至学科及学术队伍的建设来说都是一种损失。
第五,要具备很强的写作能力。拥有再好的研究方法,如果不会写作也是万万不行的。教育学、心理学专业的同学都应该具备良好的哲学思维和人文底蕴,注重哲学理论和人文素养的夯实。比如做心理咨询,就要了解不同民族、不同省份、不同地方人的性格。大家要有较高的读书品位,形成自己的读书趣味,打好学术的根基。
第六,要具备一定的交往能力。一个“会研究”的同学一定要懂得生活交往和学术交往。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交往,对不同问题要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学术交往只是人际交往的一个重要方面,要想和一个人交往,还要研究其特点、性格等。
第七,要会表达。表达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讲话要有底气、有逻辑、有美感、有激情,这不仅需要有好的身体,而且更要有好的思维,能够在具有逻辑性的分析框架下进行流畅的书面表达。
第八,要有做好研究的理想和信念。研究生的论文研究可以说是一个人一生的理论基础,而研究是有路径、有方法的,同学们一定要有做好研究的信念,找准方向、学会选择、轻装上阵,切记贪多求全,否则什么都做,却什么都做不好。
做一个“能研究”的人,这既是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也是攻读博士的基础,需要大家在以下五个方面努力:
第一,寻找学术研究的兴奋点。当我们能够发现问题时,它一定是你学术热情的展现,是你学术敏感的流露,这是能研究的基本前提。
作为研究生,必须要了解研究动态,例如要坚持读《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中国高等教育》、《光明日报》、《新华文摘》、《教育研究》、《心理学报》等,并对这些资料保持高度的关注。真正“会研究”的人应该做到:了解学科名家的学术研究,比如近期的教育学年会;了解经典名著,比如代表国家高校发展水平的著作;加强与优秀同学的交往,认真体会比生命本身更多的收获与成长。
第二,形成聚焦持久的研究方向。学士论文、硕士论文、博士论文是一个层层递进、奠定基础的关系,因为真正进入一个领域没有15年是不可能的,所以要有成果的积淀,以实现研究的持续性。
第三,欣赏真实的自己。学习和研究不是为了适应外界,而是为了丰富自己。当你真正丰富起来的时候,你不仅能够适应外界,很可能是在引领相关领域的发展。大家要明确,一个真正“能研究”的人对真实的自己是有发展自信的,能够灵活自如地确立研究视角、选取研究方法,坚信自己能够研究好。
第四,产出有质有量的研究成果。真正有研究能力的人,其论文要有代表作,不需要很多,只要几篇有一定影响力的即可,争取每两年发一篇论文。同时必须要有高质量的、个体化的作品,特别是在研究早期,在争取有学术影响的同时也要成为写作的快手,即论文要有量的积累,这也是非常重要的。
第五,践行走进生命的学问。这就意味着研究生要围绕自己的研究领域多读书、读好书,把学术研究与人生思考相结合,加强对学科的理解。对一个真正“能研究”的人来说,学科是没有边界的,我们要具备跨学科的视野,基于总体性思考心理学、教育学问题。这已经不是一个人在做事,而是一个群体、一个团队、一个学术梯队在研究。
我希望我们的研究生通过三年学习,一定要达到下面三个目标:第一,顺利完成学业、找到理想工作;第二,建立和谐美满的家庭。一个人有家庭、事业两条线,如何建设家庭呢?首先就是要发展自己。自身发展水平越高,家庭的发展条件就越好,而家庭是未来发展的前提;第三,为未来的事业奠定全方位的基础,包括做人、做事、做学问,在此基础上,形成属于自己的目标、性格和特色。
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通过研究,走向成功。祝福大家,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