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25日,教育科学学院月末学术沙龙照例举行,心理学系杨柳红博士进行了题为“少年犯多重暴力遭遇的变化”的学术汇报,学院部分教师和研究生参加了学术沙龙。
在学术分享环节,杨柳红老师讨论了暴力遭遇这一现象,特别是多重暴力遭遇与青少年犯罪行为的关系。她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阐述了暴力的环境与遭遇对青少年的消极影响,以及美国社会和司法体系对暴力遭遇这一因素的研究和考量。具体来说,暴力遭遇是全美一个十分普遍并且影响着数百万儿童和青少年的现象,少年犯更是代表着一个有复杂创伤和多重暴力遭遇的群体。近些年,青少年司法体系更倾向于提供社区治疗,其中暴力遭遇作为一个重要的治疗需求被广泛研究。越来越多的研究投入到对暴力遭遇这个概念的构建之中,这次的沙龙就通过对暴力遭遇的地点进行分类,探索少年犯在不同场合的暴力遭遇。其中,非洲裔的大龄男少年犯及有家庭精神健康疾病史的人有多地暴力遭遇的几率较大,而且外化问题最严重。通过追踪发现,低暴力组的少年犯暴力遭遇变化的几率较低,而多地暴力遭遇组有很大的可能性会持续的经历在不同场合的暴力遭遇。因此,对少年犯暴力遭遇的评估和测量尤为重要,对其家庭成员的精神健康状况也应予以及时的关注和适当的干预。
在学术讨论环节,籍元婕,陈永香,张曙光,靳义君,王兴超,梁晓燕,刘丽,卢富荣等老师对少年犯的数据追踪,创伤的临床干预,社区的作用和职责等方面提出了问题并表达了各自的看法,其中针对中美两地文化及政策的差异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反复问询。儿童及青少年的暴力遭遇在任何背景下都是一个值得关注和探讨的话题,不仅仅是心理工作者,社会各界都应该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及其在家庭和学校的成长环境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与会师生纷纷表示本次学术沙龙很有启发和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