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动态新闻» 学科建设动态» 华南师范大学温忠麟教授来我院进行学术交流
华南师范大学温忠麟教授来我院进行学术交流

57日,我院邀请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温忠麟教授进行学术交流。上午8:30—10:30温忠麟教授在会议中心第三会议室为近百名师生带来题为“实证研究中的因果推论与分析”的学术报告。

image.png

讲座伊始,温忠麟教授首先抛出因果研究中三个常见问题:实验中不能操纵的变量是否可以作为原因?”“非实验研究能不能检验因果关系?”“因果分析(尤其是中介分析)是否一定要使用追踪数据?”,极大地激发了听众的热情;其次,温忠麟教授从哲学、数学等角度深入剖析了因果关系的本质,并用浅显易懂的案例解释了其中道理;最后,温忠麟教授针对实证研究中因果推理与分析,给出三个结论性建议,即实验中不能操纵的变量可以是原因、非实验研究也可以验证因果关系以及根据测量需要及顺序需要采用追踪设计。此外,温教授还从方法层面介绍了实验设计的三原则以及问卷研究中的效应分析。

image.png

报告结束后,温忠麟教授又耐心为师生答疑解惑。随后,我院副院长徐冰鸥教授对报告进行总结。伴随着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学术讲座圆满结束。

57日下午14:30—16:30温忠麟教授211教室进行了题为基于交叉滞后结构的追踪模型”的精彩报告,学院师生近百余人参加了本次讲座。

image.png

在两个小时的讲座中,忠麟教授详细介绍了基于交叉滞后结构的追踪模型,并结合目前统计方法前沿,指出交叉滞后面板模型(CLPM)在一定限制条件下可转换为其他形式的模型,常用的包括随机截距交叉滞后面板模型(RI-CLPM)、结构化残差潜在曲线模型(LCM-SR)和潜在变化分数模型(LCS)。为更清晰地阐释不同模型之间的差异,温忠麟教授还以个体主观幸福感和BMI指数关系为例,对模型结构、预设轨迹、时间点要求、结果可解释性等方面进行比较,模型选择提供思路。此外,温教授简要介绍了数据建模前的工作,提及如何清洗数据、处理缺失值等问题。

报告结束后,温忠麟教授又耐心解答了师生的问题。全体师生热烈的讨论将讲座推向高潮。

本次学术交流活动由我院心理系主任梁晓燕教授主持。


温忠麟教授简介:

温忠麟博士,华南师范大学二级教授、计量心理学博士生导师,《心理学报》和《心理科学》编委。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心理系哲学博士,曾在牛津大学、西悉尼大学和圣母大学开展合作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教育部重大项目和重点项目各1项。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50多篇,著作10本。论著被心理学和其他社科领域广泛引用(中国知网单篇论文被引排名全网第一,Google学术搜索上可查到18000多篇论文引用)。以主持人身份,获香港中文大学研究院最佳研究成绩奖,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两次),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