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安排:
一、每学期安排教师上课的程序是:在上学期第15周,根据各专业的教学计划,安排属于每个系开设的课程,以书面的形式下达各系,由系主任确定每门课的任课教师,并把名单交院长审核同意后,交院办公室排课。
二、排课表的原则是:学生的周平均负担尽量合宜;每周课程次间隔尽量均匀;主要课或理论性强的课程尽量安排在上午。安排课表首先考虑的应是有利于学生学习,提高教学质量,在尽可能的条件下满足教师的某些特殊要求,而应首先服从于院的教学任务和课程表最佳状态的要求。
三、课表一般在第17周排好,下发给任课教师授课通知单。课表一旦排定,必须严格执行,不得随意变动,如要变动,必须经院长批准。教师应根据课表按时授课,不得随意提前或推后,不得随意调课、停课。教师因故需要调课时,必须事前提出,到院办公室填写调课通知单并经院办公室主任签字同意后,由办公室通知有关班级。教师本人无通知学生调课的权利。教师因故需要停课,必须经院长同意。各门课程主讲教师一经确定,在该门课程结束前不得轻易换人,如因特殊情况需要更换,必须院批准,提前报教务处备案。
课前准备:
一、教师在接受教学任务后,应根据教学计划的规定安排,熟悉教学计划的规定要求,对自己要担任的课程做到课前的完备“五大件”,即教学大纲、教材、教案、教具和教学法。
二、教学大纲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基本文件,是对学生进行考核的依据,是检查教学质量的标准。任课教师必须按照教学大纲精心组织教学,必须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全部教学内容,严格执行教学计划,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并保证教学进度和教学时数与教学计划协调一致,在执行过程中基本内容不得轻易更动。因故确需变动的,必须提出申请,报系主任和教学副院长审核、批准。
三、各门课程必须有选用或自编的高水平的教材、讲义(个别选修课可用讲授提纲)。教师选用或推荐教材,需由各系讨论、院长审批,教务员到教材科统一订购,并注意以下要求,即体系、内容有较好的科学性、先进性、针对性,对学习者具有启发性、适用性和相应的思想性。支持和鼓励教师充分准备的基础上编写高质量的教材 或讲义。
四、任课教师在开学第一周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填写教学周历(《教学进度表》)。逐项写清教学内容、作业、课堂讨论、实习各环节安排及教学参考书目、辅导答题、考试方式等,经院长审查同意后执行。院要据此检查教师教学任务完成的情况。
五、备课是讲课的起始环节,是提高讲授质量的先决条件。任课教师必须在备课上狠下功夫,按教学大纲要求,认真钻研教材,熟练掌握课堂的内容、重点和难点,熟悉并掌握有关教学参考书及其它中外文参考资料。既要精通本学科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又要熟悉与本学科有密切联系的基本内容;既要立足于本学科发展的前沿阵地,又要把握它的未来发展方向;既要及时掌握本学科在国内的进展动态,又要及时了解它在国外的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具体做到以下几点:
1、了解学生的专业思想,调查学生的学习基础,了解本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处理好本课程与选修课和后续课的衔接,避免讲授内容的重复。
2、对每节课都要根据其在整个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具体的目的和要求。
3、吃透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确定讲授的重点、明确重点、分散难点、解决疑点,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
4、广泛收集有关材料,了解学科最新发展成就,结合各自的研究成果,在不违背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提出自己的学术见解和观点。
5、因课程类型(基础课、专业课)和年级高低不同,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备好教具。
6、据各专业教学计划必读书目明确指定至少三本与教材相匹配的辅助教学用书以及参考资料,并配备有利于融会贯通所学知识的练习题、思考题,以便学生课外学习。
六、教师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要编写出讲稿和完整、详实、严谨教案。教案作为教学实施的文件,应充分体现教师备课的深度、广度和总体水平。其具体内容应包括:
1、章节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2、讲授有关内容提要;
3、重点和难点的解决方法;
4、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
5、根据本章课的内容特点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和实施步骤;
6、教学辅助设备的配合使用;
7、课外学习指导和作业量;
8、检测教学目标实现程度的具体措施和要求。
上课讲授:
一、上课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教师要把上好每一堂课作为自己的庄严职责,要精心组织。总的要求是根据本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贯彻少而精的原则,实行启发式教学,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地阐明本课的深度、广度、重点、难点,做到概念清楚,条理分明,重点突出,表达生动,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既注重本知识的传授,又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开发智力。具体说,课堂讲授做到以下几点:
1、目的要求明确。一堂课要解决一堂课的问题,使学生明确本堂课在本门课中的重要作用,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2、思路清楚。做到循序渐进,层次分明,合乎逻辑,基本概念和结论明确,提出问题,阐明问题的来龙去脉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把学生带到深入探讨问题的境界。
3、重点突出。做到主次分明,详略得当。既要有较大的信息量,又要富于启发性,防止面面俱到、一般化。对于重点和难点必须讲深讲透,不允许略而不讲,采取回避的态度。
4、要按多数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适当确定教学进度,选定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同时注意因材施教,加强对优秀学生和差生的个别辅导。
5、语言精炼、生动。叙事论事,言之有理,注意科学性;吐字清晰,措词精当,力求准确性;描人状物,生动逼真,具有形象性;节奏跌宕,声情并茂,寓于感染性;巧譬言喻,旁征博引,加强趣味性;明了易懂,达到通俗性;发音准确,尽可能讲普通话,提高规范性;举一反三,解惑释疑,富于启发性;切忌平铺直叙,废话连篇,枯燥乏味。在有条件的班级,提倡双语教学,用英语教材,用英语板书,用英语讲课,提高学生的外语听写能力。
6、板书简洁、清晰、规范。字迹工整,标题醒目,序号明确,作图清晰,布局合理,详略得当。切忌杂乱无章,马虎了草。
7、善于运用演示教学、电化教学手段,以强化教学效果。
8、重视教书育人。结合课程内容,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既教书又育人。教师对学生既要关心热爱,又要严格要求。特别是严格课堂考勤,教育和督促学生遵守课堂纪律。教师上课应做到衣冠整洁、朴素大方、仪表端庄、举止文明,不得穿背心、短裤、拖鞋或披大衣上课。
9、不断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试验,包括精选教学内容、减少课内讲授时数,改革教学方法等。
10、根据教案精心组织教学,努力改进教学方法,灵活采用启发式、交流式、讨论式、座谈式,或参观访问等教学法,根据课程特点采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方法和手段,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二、每门课程必须安排有课堂讨论。课堂讨论时,任课教师要允许学生发表不同意见,特别是要扶持那些具有创新精神的见解。要注意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讨论课上畅所欲言、直抒已见,充分阐述自己的观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要注意讨论的深度、广度和进度,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掌握课堂内容。教师应根据本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来确定课堂讨论的内容和次数,并与课堂讲授保持一定的比例,不得毫无准备地随意进行。
三、开课伊始,教师要以适当方式作自我介绍,要将自己的姓名、职称以及联系方式等信息向学生公布,以增进师生之间的关系和了解。教师除了扼要介绍本课程的具体教学计划外,还应详细说明本课程教学中课外作业、测验、期中与期末考试(以及实验)等在总评分中所占的比重。上课后,教师应注意做好课后记录,写好教学札记,总结经验教训,为编写下一次课程教案积累素材,奠定基础。
四、建立课堂教学观摩制度。每学期第5周至第10周,各研究室要组织教师有重点地集中听课,观摩教学,每位教师要填写听课卡。系主任第11周将听课卡统一收起。第9—12周组织对听课情况进行讨论、总结,解决任课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具体提出改进意见。
五、教师要经常征求同行和学生对自己讲课的意见和要求,力求使教与学两个方面协调一致,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还应积极参加各研究室组织的其它活动,团结协作,相互关心,虚心学习,共同完成各项任务,为本专业发展做出贡献。
六、要检查学生到课情况,严格要求学生,教育和督促学生遵守课堂纪律。学生平时考勤要占学期成绩的10%,一般缺课一次扣2分,累计缺课超过该课程1/3课时的,取消考试资格。
七、一门课程在一个学期内,一般应由一位教师讲授,如果多人讲授,各研究室应经过考核确定一人为主讲教师,对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负全面责任。
课后指导:
一、集体和个别辅导、答疑等环节,是课堂讲授的继续和补充。辅导、答疑一般是利用自习时间在教室个别进行。对学生提出的普遍性疑难问题,可进行集体辅导和重点讲评。辅导答疑时,既要热情帮助基础较差的学生,又要注意满足优秀学生的要求。每次辅导答疑都要做文字记载。要注意收集学生学习中的倾向性问题和学生的学习状况、要求和意见,以便改进课堂教学。
二、根据课程讲授要求,计划好每次习题课和课堂讨论的内容、方法。在课堂讨论中,注意支持不同意见的发表,鼓励学生提出具有创新精神的见解,让学生在讨论课上充分阐明自己的观点,同时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三、教师还应对学生的课外学习及实践进行指导:指导的重点是培养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和习惯。其主要内容包括:指导学生制定自学计划,使他们有目的、有计划地学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参考书,查读文献资料;指导学生掌握学习规律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善于合理安排时间,课外指导既要注意培养优秀学生,也要做好差等生的转化工作。
作业布置:
一、为配合课堂讲授,帮助学生消化吸收和深化所学知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运用基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任课教师应根据本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具体教学周历的安排,及时、按时布置相应的课后练习作业,要求学生按时完成。
二、每学期周二的课一般至少安排二次作业,周三的课一般至少安排三次作业。
三、教师要为学生拟出数量适宜、难易得当的具有综合性、典型性、理论性和启发性的题目。教师在作业题目的确定过程中,要参考学院关于本科生百本阅读计划的相关精神,要把作业的布置与鼓励学生对于经典的研读相互结合起来。
四、作业和题目的内容既要密切联系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又要有利于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提高分析能力;既要促使学生勤写多练,满负荷学习,又要防止负担过重。
五、教师对于学生上交的作业要全批全改。学生自行增做作业,应给予鼓励,并尽可能给予批改。
六、批改作业要认真仔细,指出作业的优点和错误之处,有的应写出评语。对潦草、马虎不符合要求的作业,应退回重做。作业批改后要在课堂上讲评,并且对于学生作业中较为普遍的问题,应该及时在课堂上给予指导。
七、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数量和质量)应做好文字记录,并记录成绩,作为考核课程的平时成绩。作业要按百分等级评分,各门课程作业成绩要占该门课程总成绩的20%。
八、对抄袭和代做作业者,除给予批评教育外,以缺交作业论处。因故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者,必须经任课教师批准,事后要补交。如果一门课程平时作业缺少者,该门课程作业成绩记零分。
考试考查:
一、考试考查是督促学生全面、系统地复习功课、巩固所学知识、评定学业成绩的重要手段,也是检查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所有计划内开设的课程均须进行考核,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考查主要根据平时成绩进行评定,考试课程的成绩应根据期末考试与平时成绩(含学生课堂表现)综合评定,平时成绩所占比例为平时作业10%,平时考勤10%,期中考试10%,期末考试70%。
二、考试可采用闭卷、开卷、口试等方式,以闭卷考试为主。一、二年级开卷考试要从严掌握。采用不指定考场作小论文形式的开卷考试,应控制在高年级选修课的范围,并应对写作的内容和完成时间提出明确要求。
三、必修课一般为考试课。期末考试一般在每学期的最后两周进行。期末考试由院统一组织进行,期末考查则任课教师自己组织进行。考查方式可采取命题开卷考试、命题闭卷考试以及小论文形式的开卷考试,但采取何种方式必须由教师统一组织在教室内进行。不能采取平时做作业的方式。
四、命题是考试(查)的中心环节。命题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命题的质量,就能提高考试(查)的质量。教师在命题时,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命题的原则是:要以教学大纲为依据,反映本课程的基本要求,兼顾概念、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类学习内容;突出主要内容和重点,且有较大的覆盖面;知识考核和能力考核并重;既考记忆、理解,又考应用能力;命题要难易适度,题量和难度与限定时间相当。做出试题编制计划。既要能考察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又要能考察学生应用能力。试题的覆盖面要广,题量和难度与限定时间相当。主要课程应建立试题库,进一步提高考试质量。
2、命题形式应多样化,包括各种类型。基本分五类:概念题、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及论述发挥题等。基础题、综合题、提高题之间的比例要适当,杜绝出偏题、怪题。
3、参考书要列入考试内容。按分数计算不少于20%。
4、期末考试应由任课教师在考前两周内拟出A、B两套试题,两套试题的难易程度应相近,题型和题量应相同。试题表述要精炼、明了、准确。每套试题都应有具体的标准答案和评分标准。A、B两套试题须经研究室主任审核签字同意后送交院办公室,由教学秘书进行抽题,然后送印刷厂打印,要做好试题和答案的保密工作。不合要求的,须重新命题。
5、命题要力求使考试后的评卷成绩符合正态分布。90分以上(含90分)一般不高于20%。
6、任课教师要逐步改变单纯凭经验命题的方法,逐步实现考试的科学化、标准化、题库化。我院主干课、主要基础课要逐步建立起题库,编制试题的数量和质量要作为教学质量考核的依据。
五、学生在复习迎考期间,教师应教育学生端正考试态度,不要猜题押题,教师不能为了迎考而给学生在辅导时划范围、圈重点,不能暗示考试内容,不得出复习提纲、复习参考题或另编复习资料,不得在考试前作模拟性、倾向性、提示性的“辅导”。对于学生提出的带有摸底、揣摩试题内容性质的提问应拒绝回答。严禁泄露考题,不得在考试中给学生以任何暗示,以增强考试成绩的效度和信度。
六、考试、考查过程中,主、监考教师须认真履行职责,负责编排考场座号,并于考前20分钟到达考场,宣布考场规则和纪律,准时发放试卷。监考教师不得在考场内吸烟、阅读书报、交谈,不得站在室外,不得大声谈笑,不得与考生交谈和作任何暗示。考试结束当场清点试卷,装订成册,并当即送交院办公室或评卷组。
七、评卷工作由院办公室具体组织。具体办法如下:
1、考试课实行集中评卷,教师在考试后到办公室领取试卷,并在院指定地点评卷,不得将试卷带回家中评阅。
2、教师在评卷中,不得擅自拆封试卷,严格按事先制定好的标准答案进行评卷,不得随意变动宽严要求,更不准送人情分。评卷必须做到公正、客观、透明、笔迹规范。评卷一律使用红色圆珠笔或中性笔,记分数字必须清楚,严禁涂抹。
3、评卷必须在考试后三日内结束。任课教师经院办公室同意后当场拆封并核算成绩,填写考试成绩册。考试成绩册一经任课教师签名交院后,任何人都必须无权更改。如有特殊情况确要变动,应由任课教师签名提出书面报告,经院长审核同意后方可改动,书面报告附于成绩册后备检存查。任课教师计算学生本门课程成绩的办法是平时成绩占30%(其中考勤10%、期中考试10%、作业占10%),期末考试成绩占70%。成绩一经报送,未经组织复核,任何人不得更改。
4、评卷结束后,任课教师应做好试卷分析工作,并将学生成绩单、试卷、标准答案等,送院办公室保存一年备查。填写《教育科学学院试卷分析报告表》一式两份交系办公室留存。有条件的课程还应向学生进行试卷分析,引导学生进一步总结、提高巩固所学内容。
5、院长与系主任组成评卷监督小组,随机抽查试卷,并对教师递交的试卷分析报告进行审核,最后写出全院的试卷分析报告。
6、评卷结束后,任课教师应在适当时候为学生讲解考卷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以加深理解。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