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动态新闻» 学院新闻» 首届中国教育学史论坛闭幕式致辞
首届中国教育学史论坛闭幕式致辞

  

  侯怀银

  (2017年6月23日)

  尊敬的各位专家、老师,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经过一天的紧张报告和研讨,本次论坛即将落下帷幕。在此,我们对各位专家、老师表示诚挚的感谢,感谢大家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和理解。

  这次论坛很成功!共有来自14个高校及单位的23人参加,这个数字不包括山西大学的老师和同学。与会代表围绕“民国时期教育学发展问题研究”这一主题提交了14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一些专家由于特殊的原因提交了ppt、发言提纲。还有一些专家由于特殊原因未能到会。各位专家提交的材料既有对教育学历史的整体研究,又有通过一个机构、一个主题、一个人物来展现民国时期教育学的发展概况和面貌。围绕这些主题,我们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和讨论。

  这是一次思想碰撞的论坛,更是一次富有成效的论坛。我相信,通过首届中国教育学史论坛的召开,与会专家、学者会对民国时期教育学的发展不仅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和把握,更重要的是,我们进一步对民国时期教育学的发展有了真情、温情、热情和激情。我们还要对民国时期教育学的发展进行更全面、系统和深入的研究,形成民国教育学史专著,并把研究成果作为当代中国教育学人研究教育学的重要资源,成为注释和参考文献,使我们的研究有历史感,有厚度。

  本次论坛是首届关于教育学史方面的专门论坛,也可以说是国内首次关于中国教育学史方面的系统讨论。中国教育学发展,需要我们教育学史方面的研究者定期集中开展相关研讨,至少两年举办一次论坛,共谋中国教育学史和中国教育学的发展。通过论坛,我们需要解决问题,但更为重要的是发现问题。这次研讨,按照报告讨论的顺序,至少提出了以下30个问题:

  教育学术史和教育学史如何区分?

  传统教育和教育传统如何区分?

  中国究竟有哪些基本的教育道理和精神,其基本的范畴是什么?

  如何回到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

  如何去发现中国和西方的教育传统,并去对接?

  如何认识教育史学科的定位?

  中国教育史学科如何对中国教育的历史进行系统的反思?

  中国教育学如何建立在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考察上,形成中国教育学人自己的历史观和文化观?

  如何理解中国教育学?

  教育学是指单个事实,还是并列存在的多个事实?

  教育学史在什么意义上是客观的事实?

  教育学与教育理论、教育思想如何区分?

  教育学的发展是自主还是他主?

  教育学史是知识的历史还是思想的历史?区分的边界在哪里?

  教育学究竟应该追求什么?

  教育学的历史逻辑究竟在哪里?

  中国近代教育研究机构的地位和作用如何全面认识?

  中国教育学史如何拓展并去研究各分支学科史?

  中国教育学史的学科基础是什么?

  民国时期形成了哪些教育研究的传统和资源?

  教育学学科如何被认同?教育学人如何形成教育学学科的自信?

  如何认识和评价苏联教育学对中国教育学的影响?

  何谓教育学家?如何对中国教育学家进行个案研究?

  中国教育学史的研究方法和方法论是什么?

  教育学如何分类?

  教育学学科是如何在大学生存和发展的?

  中国教育学研究者的文化修养如何形成?

  教育学史是一个领域还是一门学科?

  21世纪能不能成为教育学的世纪?

  中国教育学人的资格和条件是什么?

  各位专家、老师和同学!不了解教育学发展的历史,难以做好教育学研究。中国教育学史研究越来越成为广受关注的研究领域。究其原因,一是近些年教育学研究者颇为深刻的感受到教育学发展存在的困境,急需寻找教育学发展的新生长点,而教育学史研究则是寻求突破的新尝试;二是近些年研究者们大都认识到教育学史研究的重要性,教育学史研究标志着教育学自我意识成熟的表现,是教育学发展不可缺少的历史基础;三是教育学史研究存在较大的困难,需要教育学研究者不仅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而且更需要对教育学有全面、深刻的把握。

  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在长期的学术研究过程中,已形成了一支中国教育学史研究的队伍,中国教育学史研究也成为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的一个特色研究领域。围绕中国教育学史这一研究领域,未来三年我们还要做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中国教育学史资料汇编。 20世纪中国教育学史越来越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研究领域,但目前还没有系统的资料。我们要先从资料建设的角度,进行20世纪中国教育学史的资料搜集、整理,并汇编成册,联系出版社公开出版。这项工作已经启动。

  第二、20世纪中国教育学发展史。 教育学在20世纪中国的发展并不纯粹是外来教育学引进的结果,它凝结了20世纪以来我国教育学研究者的辛勤探索,使教育学在中国得到发展是中国教育学研究者的共同心声和不懈的追求。20世纪中国涌现出了众多的教育学名家和一大批教育学著作和教材,并已形成了教育学分支学科林立的局面,其中有些学科已有一定的独特建树,奠定了这些学科在中国发展的基础。对20世纪中国教育学学科建设所取得的成就,我们应该予以充分肯定。21世纪中国教育学的发展与20世纪中国教育学的发展有着传承、衔接和扬弃的关系。身处21世纪,我们很有必要提出“20世纪中国教育学史”这个命题,对中国教育学百年成就进行审视,对20世纪中国教育学史进行全面、系统而又深入的研究。通过研究20世纪中国教育学史,使人们对教育学在20世纪中国发展能形成比较系统的认识,消除人们在20世纪中国教育学发展问题上的一些认识盲区,并深化人们在此方面的认识;通过研究20世纪中国教育学史,可丰富并拓展中国教育学史的研究领域,促进中国教育学史学科的建设;通过研究20世纪中国教育学史,可寻求对中国教育学发展的启示,进一步推进中国教育学的建设。我们的研究要按照时间节点进行研究:2018年是马克思诞生200周年(1818年5月5日),也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2019年是“五四”运动100 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这些重要的节点需要我们很好的注意。

  第三、20世纪中国教育学家研究。我已对110位20世纪的中国教育学家的人生经历和学术经历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并已发布到《教育学世界》博客,微信公众号上,现正在组织研究队伍,深入到相关图书馆、档案馆进行资料的查阅,编写并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20世纪中国教育学家小传》。(我开设的微信公众号“吾学吾思”已发表了65位中国教育学家小传)。

  第四、20世纪中国教育学经典。通过文献和调查研究,列出20世纪中国教育学经典,对其价值和影响进行研究。撰写并出版《20世纪中国教育学经典》,作为本科生和研究生以及教育研究人员的工具书和参考书。

  第五、20世纪中国教育学分支学科史。在已有研究基础上,与相关学科研究者合作,进一步开展教育概论、德育原理、教育研究方法、外国教育史、教育人类学、教育政治学、教育文化学、教育心理学、教育技术学、学前教育学、职业技术教育学、家庭教育学等20世纪中国教育学各分支学科发展史研究。

  第六、20世纪中国教育系科史。 教育系科可理解为高等学校中按教育学科、教育学专业设置的教学、科研、行政组织,它既包括本科阶段招生的教育系科,又包括研究生阶段招生的教育系科。我们要在已有研究基础上,继续开展20世纪北京师范大学、燕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大学、武汉大学、西北联合大学、中山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大学教育系科研究。

  希望各位同仁对以上问题共同开展研究。

  这次论坛就要结束了,希望各位专家、老师和同学们带着会议的精神和对中国教育学建设的责任返程,祝大家旅途顺利、一路平安、身体健康、万事如意!期待第二届中国教育学史论坛相见!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