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动态新闻» 学院新闻» 刘海峰教授受聘为我校客座教授暨教育科学学院国雅讲堂三十一讲:为科举正名
刘海峰教授受聘为我校客座教授暨教育科学学院国雅讲堂三十一讲:为科举正名

  

  2016年11月11日下午,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教育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暨教育博士分委员会召集人、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专家、中国高教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副理事长、厦门大学考试研究中心主任、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刘海峰教授受聘为我校客座教授。山西大学副校长杨军教授、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侯怀银教授、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党委韩树林书记、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陈平水教授及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的部分师生参加了受聘仪式。受聘仪式在教育科学学院114教室举行。

  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陈平水教授主持受聘仪式。陈平水教授对刘海峰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对刘海峰教授的研究领域及学术成果进行了介绍。随后,山西大学副校长杨军教授为刘海峰教授颁发了受聘证书。刘海峰教授做了即席讲话,他表示非常高兴,也非常荣幸能受聘为山西大学的客座教授,并指出山西大学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以后会尽力为山西大学教育学科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做出自己的贡献。

  

  受聘仪式结束后,刘海峰教授为教育科学学院举办的国雅讲堂做了题为“为科举正名”的学术报告。

  刘海峰教授从其为科举正名的原因、人们对科举的误解、为科举正名思潮出现的原因、对科举的正确解读四方面展开其学术报告。刘海峰教授表示,其从事科举研究多年,认为“科举”并不是一个负面词汇,并具体阐述了其为科举正名的原因。刘海峰教授指出“科举”是一个被妖魔化的名词,并列举出人们对科举的七大误区:大多数人认为科举制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秩序;考试脱离实际,不能选拔真才;科举考试是统治者愚民的产物;八股文是蠢笨的产物;科举制是统治阶层内部的选拔;存在皇帝凭借个人好恶随意决定及第、名次的现象。

  刘海峰教授强调随着研究的深入、对古今知识的考察、时间距离等因素的作用,人们开始对科举做出冷静的分析和理性的判断,出现了为科举正名的思潮。

  刘海峰教授认为,“科举”是一个含义丰富的词语,虽然科举制中的考试内容如今已被历史抛弃,但其制度设计所体现的才学本位和公平竞争的精神,却越来越显示出无尽的生命力,为科举正名,并非是一味为科举制度唱赞歌,而是为了还原科举制的本来面目,是为了将科举研究推向深入。刘海峰教授认为研究科举有利于深刻认识中国社会的特性和传统文化的命运,有助于认识考试的利弊得失和考试的发展规律,并为现实考试改革提供历史借鉴。

  

  刘海峰教授的学术报告结束后,教育科学学院部分师生就刘教授的讲座内容进行了请教。刘海峰教授深厚的学术涵养,丰富的实践经验给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师生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衷心的感谢刘海峰教授带来的学术盛宴。

  

  刘海峰教授简介:刘海峰(1959—)男,现为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厦门大学考试研究中心主任、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兼任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专家、全国教育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科举文化专业委员会主席团主席、中国高教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副理事长等。被浙江大学、南开大学等20余所大学或研究机构聘为兼职教授或客座教授,并担任上海中国科举博物馆名誉馆长。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历史与理论、考试制度与科举学,是高考改革稳健派代表性学者和科举学的首创者,2005年被新浪网评选入围“年度文化人物”。已出版著作27部,获部省级一等奖11次、二等奖4次,其中包括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3次、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1次、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次、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5次。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教育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转摘30余篇,人大复印资料转载70余篇。指导毕业和在学博士生40余人,并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称号。